卫少侯岂会给他这个机会,快速上前,来到教习身边,低声说道“《国语》有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弟子窃以为,无父之生,母之养,哪来的君之食。弟子以财帛供养父母无错。”
从远处看卫少侯此时和教习正一边走,一边讨论,举止颇为亲近,身后的华衣少年则成了跟班的一般。
教习显然对这些细节不太在意,听了卫少侯的话,眉头皱了一下:“你说的不错,但也不对。父以何为生,父又如何生养你。若无一国之君,开疆拓土,护卫一方,哪有安定生活和赖以生存的手艺。我且问你,若无国之存在,君之治理,你生在乱世,居无定所,朝不保夕,谈何长大成人,供养父母。”
教习此话没有引经据典,都是平常之话,平常之理,却处处切中要害,直至本心。
卫少侯心中叹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低头想了片刻,卫少侯这才说道:“君王若要开疆拓土,没了人力物力,如何能够实现,人力物力从何而来,从民间而来,是万千黎民百姓的供养,王之力开疆拓土,以护万民,自然是回报,而不是赏赐,若这君王做的不好,换他一茬便好。”
教习闻听此言,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自己理念内,君权无上,不可晃动已经根深蒂固,虽知卫少侯此话也颇有道理,但是怎么听,怎么觉得不爽。
卫少侯见教习眉宇间有了些许怒气,立刻回道:“改朝换代,自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君王亦是父母生养,也要遵礼法祭祖先,弟子虽一身麻衣,有损学宫影响,但弟子认为若连父母都不供养之人,只是一味的讨好君王,忠于君王的都是伪忠。只有孝存于心的人,才会为了父母,努力侍奉君王,努力辅佐君王,稳固江山。才能真心实意的忠于君王。”
闻听卫少侯此言,教习脸色才得意舒缓,看向卫少侯的眼神也有了一些变化。是爱才之意,还是同辈相待,自己也搞不清楚,怕是想起以前,如他这般年轻之时,慷慨激昂罢了。
“你这个滑头,堂堂儒家弟子,怎么反倒想那杂家的子弟,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杂七杂八乱学一通。”教习拍了拍卫少侯的肩膀,笑骂道。
卫少侯见教习的脸色由阴转晴,暗暗的求了口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淳于先生的杂家虽然庞博了些,但是可取之处颇多,弟子只是一心向学而已。且说,先生莫非忘了,弟子与诸家有约,我不如任何一家。”
教习看了看卫少侯,低着头,眉宇之间隐约英气勃发,虽听他说自己不是儒家之人,但还是颇为满意,笑骂道:“奥,原来是你小子啊,孟轲推荐你入学宫,你可倒好,进学宫不入儒家,竟然混于诸家,你也是心大。”
笑完继续说道:“论起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的本是,我儒家是比不上他们杂家半分,但正是因为我儒家刚正不阿,才有如今的地位,这察言之术,点到即止。”
卫少侯知道,教习动了惜才之意,立刻拜道:“弟子,谨遵先生教诲。”
“好,这学宫儒家殿里,还缺一个管理书籍的闲职,俸禄较你现在多了不少,你可有兴趣。”教习颇为满意的说道。
“多谢先生提拔。”卫少侯此时又是一礼,隐隐要跪下,教习一把扶住卫少侯,“怎可行此大礼,你若有心多多研读殿中书籍,早日实现心中所想。”
“可弟子不是儒家之人。”卫少侯立刻回道。此时教习将一个布袋放在卫少侯的手里。布袋微重,隐有金属交击的声音,卫少侯知道里面装的钱币。接着教习的声音传来:“君子不收嗟来之食,这些刀币是提前预支你的俸禄,到时也算是一小吏,麻衣就不要再穿了。至于你的身份,无妨,圣人曾曰‘有教无类’,你在我儒家任职又有何不可。”
说完转身离去,留下卫少侯和那少年。待先生走远,少年突然开口:“你不是我儒家弟子岂能担儒家书吏之职。”卫少侯白了那少年一眼:“教习都说可以,况且俸禄已付,木已成舟,你能奈我何。”说完,大笑着离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