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战之后我一直在山中养伤,没能去拜访朱大人,还请不要介怀。”

座里,她朝着朱序抱歉地颔首。

“桓大人的事朱某也听说了,是非缠身,桓大人也是分身乏术。”

“不知朱夫人现在如何了?”

那日在荆州匆匆见过,答应了要在这一战之后为朱序正名,可后来诸事掣肘,她竟将此事给耽搁了。

不过,据说谢沉檠似早已替她办妥了这一切。

“她很好,这次朱某来,是向桓大人辞别的。”

说出这句话时,朱序的眼里是释然的从容。

“朱大人要走?”

的确,经弃城叛逃一事后,他再继续为官定会遭人指摘。

不过朱序向来是高节清风之人,应该不惧这些流言蜚语,除非是他自己厌倦了这明争暗斗的官场。

朱序轻点了头。

“做官久了,忽然觉得有什么是比得上能与重要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安心的呢?”

他的一番憧憬之言也使她动容。

曾几何时,那个人也许她十年之后,待海清河晏,便就此携手远离纷扰的朝堂。

为此,他义无反顾地要替她去承担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就为了她能够两袖清风,不需要再置身罗刹场如履薄冰。

可现在的疾言厉色,又怎能与当日的真情意切相比照。

“桓大人?”

见她失神,朱序唤了她一声。

“哦,朱大人若是要走,我定会派人护送朱大人一家安全离开。”

回神后,她赶快说了一句。

“那就多谢桓大人了。”

朱序浅笑向她道谢,随后又莞尔道

“桓大人如今留在建康也是孤立寡与,有一人朱某觉得他可以来桓大人身边帮忙。”

“朱大人看好的,必是能人异士,不知此人是?”

她没想到朱序会考虑到他孤立无援的境况,来为她举荐能人。

“此人并不是什么特别之人,而且桓大人也知道他。”

朱序如此一说,倒是更加引起了她的好奇。

敛容,朱序稍郑重道

“此人,就是吴清任。”

“是他”

吴清任此人与桓家的渊源还要从扶嬴的阿爹桓温说起。

当时吴清任兄长的顶头上司,正是后来欲谋反而被桓温诛杀的逆贼,而吴清任的兄长亦作同罪被俘。

就在即将砍头之际,吴清任出面,却向桓温自请以身赎兄。

那时,年纪尚轻的她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瞧着殿里那个粗衣轻着,却还能举止泰然的男子。

从他满是凛然正气的眉宇之间,她看得出此人今后必不简单。

果然,后来桓温念在他是一位忠义之士,最终决定放了他的兄长。

不久之后,吴清任去广州任职,任职期间清正廉明,颇得人心。

这次回建康,应该是受到了中央的征调,升迁了。

“吴郡守很快就会来建康任中书侍郎,今后也能帮衬上桓大人一些。”

“如此,还要多谢朱大人了。”

想来,若是没有朱序的引荐,吴清任应该也不会想要和她这个罪臣之后扯上关系。

“桓大人实在客气,不过……”

朱序面露了难色。

“朱大人直言无妨。”

朱序微蹙起眉。

“桓大人置身官场也要小心,如今东晋最大的外患已除,剩下的便是内忧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