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木材贵不贵?与我们发现的那沉香木头比,哪个更贵重?”二胖听我解悉后问。
“如果以现在市在上的价格,它是比不上那千年老沉香树木,因为这两种木材虽说都是名贵木材,但它们的用途却是大不相同的,沉香木的作用李侯已经说过了。而这金丝楠木作用,按历朝历代的典籍记载,它的主要作用用作古代修建皇家宫殿、陵寝、园林等的特种材料,该树种自清代起就稀有了,想不到在这里发现了几棵,实属难得和稀有,这也证实,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的确是十万大山的腹地。晚明在杭五杂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刚才提到清康熙时修建的承德避暑山庄的主殿“澹泊敬诚”殿,也是一座著名的楠木大殿。还有清西陵道光帝的慕陵隆恩殿、配殿建筑木构架均为楠木,并以精巧的雕工技艺雕刻出1318条形态各异的蟠龙和游龙。墓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饰彩绘作法,采用在原木上以蜡涂烫,壮美绝伦,这些都是在历史有记载的。
“还有,它在人们熟悉的紫檀、坤典、酸枝、柏木这些珍贵木材中,历朝历代都是排名第一。它的主要用途在古建筑方面,如北京的故宫,祺年殿,天坛、天安门城楼等,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大名鼎鼎的名山古刹中的寺庙,如嵩山少林寺。五台山道观,等等的大雄宝殿里的正大梁及柱子,无一不是用金丝楠木所做,远的不说,就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天安门城缕,在文革期间的1969年12月曾作过一次大翻修,当时的国务总理曾将翻修方案专门请示毛泽东主席,当时中央有些领导认为趁此机会将天安门城楼加高,以显示共和国的强大。方案呈毛泽东主席审阅后,毛泽东指示按原样不作任何改动,原装原码翻新。但,施工单位工程师发现,城楼原用的木材都是名贵的金丝楠木,这种木材在当时已属木材中的凤毛麟角品种,在清朝时代就已经基本绝迹,最后任务落在国家林业部门,林业部领导按工程师提供的这种木材的直径、长度规格等要求,在全国查找无果后,最后只得动用外汇从缅甸等国进口了代用品。从这一点上大家就可知道这种金丝楠木的稀有和珍贵程度了,国家级的特号工程要用,在地大物质博的大中华大地上都找不到,要从国外进口代用品了。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据清宫档案的记载早在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清宫给一某位姬子做一件家俱,如梳妆台之类,要使用这种木材,事前要经皇上审批的,造办处拿着皇上的御批到宫库领料,宫库的主管官员是要按皇上御批的斤两数发料的,而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由木工师傅到皇库取一二条木,或托几块板回去做就成了,它是要皇帝老爷批的,而且还以斤两作单位审批发料,你说这东西是不是比黄金还宝贵?可那时是清朝啊!这就说明这种金丝楠木,早在清朝中期,在人迹凡能到达的深山老林,已基本被采伐光了。
“这种木材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刚才李侯说到的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姬子,在他们百年后,用作棺材的材料,金丝楠木便是首选木材,从近代考古学界的发现,用这种木材做的棺材,对尸体的保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就不明白了。有一个近朝代的真实故事,你们听后也许会对这棵树的珍贵程度了解更深。
“在北洋政府时代,北洋政府的一名高官,在当国务总理时,曾凭权力命令当时的广西省总督还是巡抚,要他们为他的老祖母置办一具寿材,并且指定要用金丝楠木做,期限一个月。当的广西省主官不敢怠慢,于是命令属下办理。在当时,这种金丝楠木已经非常难找,几经周折,花重金,一个多月过去,也还没找到合适的金丝楠木,最后广西官员无奈,只好命令各处地方官员张榜谁人发现在何处有金丝楠木,官方有重状。最后有一名老猎人揭榜,官方派了一班人随这老猎人直入十万大山深处,找到了一棵500年以上的金丝楠木,阀下后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把这木头弄出了大山,广西主官最后经打听,找到了在广西首府南宁鼎鼎有名的“棺材王”刘八,由于这位老师傅领着十多个徒弟忙活了半月用传统手工给广西官方做完成。当时在广西主政的官员为了巴结北洋政府的高官,便亲自出马护送这具寿材入北京交差。在出发时的当时,这位带“王”字称号的老师傅特地煮了一大砂锅回锅肉,用两个砂锅煲分别装了满满的两锅回锅肉放入这用新鲜金线楠木制成的棺材,然后用他秘制的一种粘液粘在绳子两端把这个装满刚煮熟出锅的回锅肉的两个砂锅煲牢牢固定好,盖上盖子后,随后推合棺材上盖。随行官员不明此意欲何为,出发前问这位老师傅。这“王”字号老师傅意味深长地说:“本老夫从事这门手艺60余年,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了,即使本人有力气再干,这种金丝楠木也绝迹了,不是达官贵人是不可能再有财力找到这种木材做这类寿材的了。按师傅遗训,必须这样遵这古例,因为这是新鲜伐下的珍贵金丝楠木,用它做成寿材后,为验证质量和保证木材的实,把这刚刚煮熟的两煲回锅肉放里面,推合上盖,一个月内,推开上盖,如果里面的回锅肉坏了,那别人就会怀疑这木材是不是真正的金丝楠木材了,或者说制作手工工艺不到家。出现这种事,在过去的朝代是要吃官司的,所以本老夫人生的最后一次手工,这古例不能少。”广西方随行官员听后才明白,他们一行水陆兼行,舟车劳顿了一个多月到北平北京,当官员向总理交差时,当着其众多部属当堂打开寿材的盖子,取出里面的两砂锅回锅肉,揭去煲盖后,里面的肉非但不坏,且还略有余温,众人大惊!这总理大官也非常满意,重奖了来人。这是一个近代野史上有记载的事件,你们说怪不怪?所以这种金丝楠木做那东西,是其他任何木材都没这种功能的,包括现代的不锈钢。”
“怪不得这种树会这样少,原来是这样。”墩仔感慨地说。
在我们一边闲谈时,大黑狗在我们不远的一处大树底下用双爪好像在往地下抓挖什么,我们走过去看,发觉大黑狗正在这金丝楠木枝叶遮盖下的一处没长草的地方在拼命向地下抓扒,已经抓扒出一堆沙砾泥土了,墩仔将狗扒出来的泥土番了番,却没有发现什么东西,最底层的泥土里只发现几株像我们小时在冬季麦田里采摘的那种叫“艾”的小草,再在树底下找时,却没再发现有,我问二胖:
“这大黑狗怎么啦,在这地上找什么似的,是不是这地下面藏有什么宝贝。”
“我也不知道,我来挖它一下看看。”二胖说完,便用铲在大黑狗扒抓的泥坑里挖下去,不一会儿,它挖出了一块疴疴瘩瘩的不知是什么东西来着的团状的怪东西,二胖捧在手上左看右看,也好象不认识,我走近看了看,它的形状似我们乡下种的那种叫“大玉薯”的薯类植物,外表呈疙瘩很不好看的什么东西,闻闻它外表处,似有一种不同于一般薯类的特别香气之外也没闻出有什么特别的气味,为什么大黑狗会自己扒挖这东西?这就有点奇怪了。二胖瞧了瞧大黑狗,接着从这团疴瘩物中扳了一小块丢给大黑狗,大黑狗一口叼入嘴,不顾上面粘有泥巴,“格格”地嚼烂吞下了肚子。二胖接着又扳了一块扔给它,它一样嚼得津津有味,然后吞掉,举起头望着二胖,好象还要。
正当我和墩仔感到奇怪时。二胖突然“哦”了一声说:
“我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是叫松露的山珍,味道非常好,它是一种在宽叶大树下滋生出的一种菌类茎块状物,我那年随部队到贵州省一处大山巴执行一项任务,我所在班的班长在休息日,带狗到大山里看看有什么好采的东西,结果也是在一棵大树底下由狗抓挖出这么一块东西,他告诉我们这东西味道非常好,我们当晚煮了吃,味道真的好极了,只太少,我们只吃了一小块,刚好过了嘴瘾便没了,难怪这大黑狗会喜欢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