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云南当兵,我们感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中华民族55个少数民族,云南就有2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当兵特别有意思,能够聆听到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傣族、瓦族、哈尼族、白族、纳西族、景颇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语言,这绝对是一种享受,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痛苦,因为听不难,就不可能与他她们沟通,既然无法沟通,也就无法开展好工作啦!

最开始,来自外省的士兵们,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就跟着他她们学习几句,主要日常用语,这样轻松愉快学习,学习也倒挺快速的,特别是在一个地方久了,肯定能够听懂或学说几句方言。可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水”、“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今天学会几句傈僳话,明天又调到别的地方工作,可能又要学习傣族话,刚刚进入角色,又可能因工作调动,又到了一个哈尼族自治县工作。

有的同志厉害一点、恳学一点,就成了少数民族的好朋友,就成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专家”、“学者”,但也有的同志学学这个、学学那个,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手,学了这个,忘了那个。

我所在怒江部队,2008年,部队编印少数民族语言手册,让全体官兵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学习,有些单位,饭前、会前、学习前等时机都要学说几句少数民族语言,有的单位邀请当时老师专题辅导,有的单位直接把学习少数民族好坏,纳入年终考核,通过一些系列举措,官兵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氛围比较深厚,这样一来,这支部队深受驻地少数民族群众拥护,感情至深啊!

现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比以前更加方便、科学,驻地少数民族一般都有微信公众号或广播电视台,如此一来,学习少数语言就更加

一句“你好”,傈僳语:鲁察、傣语、叔早利、藏语:扎西德勒、彝语:呐万等,简简单单一句问候,就接近彼此感情,加深沟通渠道或途径。

学会少数民族语言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人民群众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我们也可以把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及时宣传到位,我们可以把法律法规宣传到位,如此一来,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国家形势任务,可以知法懂法守法,可以积极参与边境防控,这就叫共同学习,这叫互帮互助,这叫合作共赢,这叫资源共享。

我们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同时,无形之中也是影响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汉语普通话,这样就至于整天沉溺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无忧无虑生活,或安于现状生活,通过大家互相影响之后,少数民族群众不再安心驻地工作生活,他她们也想走出去闯一闯,接受外界新事物,学会新的本领,挣到更多钱,再回家乡搞建设搞发展就容易多少。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基本都会说普通话,这样就可以走南闯北工作生活了,如果总是固步自封,认为少数民族语言好或不会普通话、外语,那么这一辈子基本上是没有前途可言。

通过我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逐步影响到他她们,这才是社会的进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