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五年,十月初四。

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蓟、登、莱、津等地军务,孙承宗辞官。

张嫣不懂战事,不知道朝堂之上大家扯皮的孙承宗冒领军饷、畏战不前是不是真的?

只是,她觉得这打仗嘛!哪能舍不得花钱嘛!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呀

不过,银子虽要花,但是花也要花到正地方,就比如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而咱们这位孙大人,起初去了辽东做的还不错。不论是练兵还是收拾残局,所作所为都挺可圈可点的!

只是后来,这路线似乎就有些跑偏了。

孙帝师这两年来,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宁远城修建了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

不但如此,在孙承宗的奏疏里。他跟朱由校提过,想修建一条宁锦防线,将建酋挡在关外!

如此一来,以后只要瞅准时机,我大明就可以主动出关,发动奇袭!

而且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我军便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孙承宗这个构想,朱由校却有些不认同。

一来是因为银子,仅仅修建宁远城的防御工事便所耗巨大!这老师还想弄一个宁锦防线?

这怕不是,太过于高估咱大明的国库了吧!这两年,估计老师是被朝廷紧着辽东供应的银子,影响了判断!

所以,他才会对大明国库的收入,产生了一个这么大的误解?!

二来,即便宁锦防线修成了?对战局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咱分析啊!这大明的国防线又不是只有山海关那一条。

自开国到现在,由相杀到想爱的蒙古可有很大一块领土与我大明接壤呢!

虽如今这即位的林丹汗也对后金的崛起不满,遂选择与明廷结盟。可是盟约制订出来不就是为了违背的吗?

若是修起了宁锦防线,这建酋从此处入不了关。他必然会选择绕过山海关,走蒙古的路子。

诚然,到时候咱们也可以收买那林丹汗。或者在建酋出兵武力威慑时,派兵支援蒙古!

可是,大明如今养着的这点兵力,想要守好山海关已然很是吃力了!

若到时候派兵支援蒙古,派谁去?朝中大臣,下百姓又会是何反应?不知道孙承宗考虑过这些没有!

一旦到时候,林丹汗反水。建酋从而自蒙古南下!那陕西、山西、河南、京师可都暴露在建酋的铁骑之下了!

若形成这种局面,那花费巨资建起来的宁锦防线岂不是很尴尬!

所以,朱由校便是由此怀疑起了孙承宗的能力。

唉!老师比起大部分文人,领兵的才能是有,但到底还是名将难求啊!

于是乎,九月份马世龙中计,派鲁之甲、李承先袭取耀州,结果战败身死之后。

朝中大臣弹劾孙承宗和马世龙,孙承宗再次请辞。

朱由校便顺水推舟准了孙承宗的请求。不过这几年来,孙承宗在辽东,也并非毫无建树!再加上念着昔日,两人在文华殿讲学的师生情份。

于是,朱由校给孙承宗加进光禄大夫,儿子世袭中书舍人,又赏赐蟒服、银币等。

比起历任督师山海关的辽东经略,孙承宗能得如此结局,也算得上光荣退休了!

而高第接棒孙承宗,到了山海关第一件事儿!便是关外不可守。

下令尽撤锦州、大凌河、杏山、松山诸城工事,退守山海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