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影评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电影公司的公关费和报纸杂志发表影评的稿费,当然,最顶级的影评人还会有其他类型的收入,诸如出书或者上电视节目之类的。
而乔治诺森显然还不算最顶级的那一拨,不然首映杂志受到哥伦比亚的施压之后,也不会轻易地解雇乔治诺森。
因为黑名单的缘故,电影公司有新电影即将上映的时候,乔治诺森不但收不到一美分的公关费,连电影试映或者首映的邀请也不可能再收到了。不能参加试映或者首映,也就不可能再拿到超前于普通观众的第一手资料,报纸杂志对于已经上映电影的影评并不是太热切,因此连影评稿费收入也将大幅减少,两方面加起来,损失的收入就超过了原本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因此,被六大电影公司列入了黑名单,就意味着乔治诺森不可能再在影评人圈子里待下去,花费多年时间在圈子里营造的名气也随之烟消云散。
其实,作为一个混迹圈子多年的老油条,乔治诺森也知道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很多线是不能碰的,因此他之前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经过多年的打拼,他也在业内拥有了不小的名气,每年各种收入加起来甚至达到了令人艳羡的六位数。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么多年的春风得意,让乔治诺森有些自以为是,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因此才连续发表了好几篇抨击暗战的文章,他原本只是因为觉得被妮可戏弄了,想要出口气,小小地报复一下对方,却没有想到自己远远地低估了那篇专业性十足的文章的影响力,等反应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直接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一周结束之后,或许因为那场风波,也可能是因为艾瑞克登上索菲亚脱口秀起到的宣传作用,第一周四个工作日内,暗战拿下了1600多万的票房,首周总票房达到了4300多万,比哥伦比亚在首周末票房出炉后做出的预计至少多出了三百万,这个数据让哥伦比亚信心十足。
而同时,随着暗战枪手质疑的澄清,事先商议好的话题营销计划也开始启动,事件开启于几家娱乐报纸言辞激烈地对暗战中的植入广告进行抨击。
三十多个植入广告,我们看的真的是电影吗?
双汤联手的广告大片,我们看的不是暗战,是广告战
艾瑞克威廉姆斯植入广告的不归路!
一系列非常吸引眼球的大标题直接将关于暗战的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媒体的舆论经过质疑风波之后再次哗然,哥伦比亚也顺势在其他竞争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开始大力操纵舆论方向,将大部分媒体对这件事的评论口吻转向调侃姿态。
洛杉矶时报也很适时地发表了一边观众调查报告,调查是哥伦比亚事先做好的,目标人群是那些刚刚从暗战播放厅出来的观众,内容是关于他们对暗战中广告的看法。
一千人的随机抽查当中,76的观众都没怎么感觉到电影中广告的存在,15的人感觉到了广告的存在,但并不怎么在意,7的观众表示对广告有些在意,选择非常讨厌广告的只有寥寥的2。
洛杉矶时报为了确保自己的公信力,还将整整一叠的抽查报告照片登载了版面上。
随即,哥伦比亚也开始站出来澄清,表示电影中确实有一些植入广告,但并没有那些恶意中伤的媒体说的那么夸张。
随着炒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对暗战中到底有什么广告产生了好奇之心,因为正如那项调查中显示的那样,很大一部分人首次观影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暗战中广告的存在。
等哥伦比亚的竞争对手反应过来,开始操纵自身媒体对舆论风向进行扭转,引到公众厌恶暗战中的植入广告的时候,哥伦比亚直接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