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宋朝,陈然跟欧阳小倩已经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在这里,要什么没什么。晚上没地方可玩,更没有卡拉哦克。除了在昏暗的油灯下看已经发黄的四书五经,或者一些外,就没有别的活动了。所以,他们除了早早睡觉,别无其它的活动。

县城里,虽然夜夜笙歌,但陈然并不喜欢这样的场所。

如果不是嫣然出现,陈然绝不会睡得很晚。

这天,他起床很晚了,打开门,却发现棕猴早就在门口等候。更没想到的是,武大郎竟然推着一车烧饼停在悦来客栈大院里。

一车的烧饼,在城里肯定是卖不完的。不知道武大郎是怎么想的,明知道一天时间不可能卖完一车烧饼,还答应潘金莲做了这么多。

粮食多珍贵啊。

当天卖不完,第二天就会坏掉的。

难道潘金莲不知道这个道理?

为了生活,且为了活得舒服一些,虽然有点急功近利,但浪费的话,不就亏本了嘛。这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

不知道潘金莲是怎么想的。

陈然还是买了几张烧饼,准备送到楼上。

“武大郎,我看你今天也别卖烧饼了”,欧阳小倩盯着一板车烧饼,对武大郎道:“把这车烧饼送到陈家收留所去吧,叫刘妈煮些稀饭。如果收留所的人吃不完,把剩下的烧饼发给城外那些叫化子”。

武大郎为了这一板车的烧饼,正愁着哩,听到少夫人的话,眉头舒展,盯向陈然。

陈然拿着烧饼,回头,“按小倩说的做吧”。

说完,刚要转身,又想起了什么,对武大郎道:“今天就别回去了,晚上在收留所住一晚吧”。

欧阳小倩掏出几锭银子,递给武大郎。

“听陈然的,每隔两天做一次烧饼,卖不完的就送到收留所去”,欧阳小倩替武大郎不值。

如果以貌取人的话,武大郎确实不咋的。可他好歹有手好手艺,做出来的烧饼可是一绝,吃下去,那香味缭绕,久久不能消散。凭着手艺,武大郎可是靠自己的本领养家糊口。虽然日子过得艰苦,但每天保证三餐饿不着。

“是,少夫人”,武大郎接过银子,欢喜的准备推车子离去。

欧阳小倩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武大郎道:“武大郎,从现在开始,你就别卖烧饼了”。

听少夫人说要他别卖烧饼了,武大朗又愁起来,“少夫人,我不卖烧饼可不行啊,一大家子等着钱用”。

上次在王婆家,陈公子跟少夫人虽然答应聘请了他们夫妻两人替陈家做事,但那也要等到美食城开业。现在,美食城还不知道能不能办得成哩。

陈公子虽然说要请他们,那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可是,如果美食城没办成,难道我们一家人就要挨饿吗?武大郎在家里本来就没地位,如果不卖烧饼,没有银子进帐,那不是更加没地位了?

欧阳小倩盯了一眼车上的烧饼,对武大郎道:“从今天开始,我雇你帮忙做事,怎么样?”

“好是好,可是你们的美食城还没有开始办,我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武大郎犹豫了一会,担心道。

“还是做你的老本行啊”,欧阳小倩道。

“老本行?”武大郎不解。

“是啊”,欧阳小倩肯定道。

“少夫人刚才不是说要我别卖烧饼了么?”武大郎更加迷惑了。

“武大郎,小倩要你别卖烧饼了,并不是别做烧饼”,陈然听了欧阳小倩的话,本来打算上楼,停下来,对武大郎道:“你就负责给收留所的人做饭,怎么样?还照样做烧饼,但是,得花点心思做些花样”。

“对”,欧阳小倩朝陈然投去深情的目光,“武大郎,你的主要心思就是研究制作烧饼的花样。别老是一种样式,时间久了,再好吃的烧饼也总有吃腻的一天”。

经欧阳小倩一说,武大郎茅塞顿开,高兴道:“多谢陈公子跟少夫人点拨,我这就去收留所”。

“慢!”欧阳小倩拿出十两白银,递给武大郎,“这些银子,你先拿去买面粉跟配料。如果不够,请跟刘妈说一声。”

武大郎也不客气,接过欧阳小倩递来的银子,推着板车,吹着口哨出了悦来客栈大院。

春天,北方虽然不像南方阴雨连绵,但也是梅雨不断。

武大郎推着板车刚离天悦来客栈,又下起了细雨。

“猴子”,陈然拿出一张烧饼抛给棕猴。

以前,称呼棕猴,总觉得别扭,便把棕字去掉,直呼猴子。127127xs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