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胡惟庸那么说,朱桢饶有兴趣道:“喔?为什么。”
“如同王爷以前说过,吾等虽是百姓的父母官,但所拥有的权力却也是依托着百姓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家好不好的依据还是看百姓们生活得幸福不幸福。”胡惟庸微微沉凝,抬头仰望着天空,“如今的大明,是幸福的国度,与十五年前战乱时比起来已然是非常幸福了。
十五年前胡惟庸正值壮年,踌躇满志,意在凭着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国家,振兴汉族,也因此他才会选择跟随朱元璋。
朱元璋也确实是如胡惟庸所愿,开疆扩土、攻城掠地,把外族北元给击溃驱赶。
奈何随着朱元璋坐上高位后,胡惟庸的名望地位也水涨船高,渐渐的他忘记初衷,开始为着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若是有早知,胡惟庸肯定不会选择那么做了。
“王爷,我确实是后悔了,但追悔莫及,此时此地也只有一死才能了断我的罪孽。”
“是的。”朱桢很遗憾地说道,他也能看出胡惟庸产生后悔之意。
而且不管是从后世的历史书,还是朱桢现在认识的胡惟庸,其为人算不上坏,起码一开始待在朱元璋身边时并不是一个乱臣逆贼,只不过受到权力滋润他的心境才渐渐产生变化。
朱桢:“丞相,既犯下重罪,自当要为你的所作所为负责,但也请放心好了……我会好好安葬你的。”
“谢过王爷。”
黄昏落日,斜阳照耀,那些逃脱的罪犯再次被押到了刑场之中。
朱桢扬手一挥,这就吩咐着刽子手们行刑。
刀刃挥落,一条条人命如若烟云在天地飘散,空气不知觉已然弥漫着血腥味道,带出了点点忧伤。
同一时间,皇宫御书房,烛火照耀,屋内分外通明。
楠木金龙椅上,朱元璋正襟危坐,他正在批阅着奏折了,只不过批阅到一半时蓦然就停下了手中毛笔。
“陛下,是怎么了吗?”老宦官刘贵上前关心问着。
“无碍,只是刚刚一阵寒风作起……令得朕有些不安。”
“怕是天气凉了,老奴这就为皇上添衣。”
“不必了。”朱元璋仰着头看看外面那漆黑的天色,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于是他问道;“今日……可是胡惟庸行刑之日?”
“正是,由楚王监斩。”
“胡惟庸……已经死了吧?”
“看时辰,应是死了。”
其实朱元璋知道胡惟庸是必死无疑的,毕竟处决圣旨就是他办法的,若无他的命令,任何人都活不下。
但不知为何朱元璋心里有些空荡荡,毕竟胡惟庸跟随多年,鞍前马后,多多少少都有些感情,想不得昔日友臣就这般离去。
“胡惟庸……莫怪朕,这一切都是你一手造成的。”朱元璋低着声音喃喃说道。
时间流转,三天后,皇宫的东正宫,皇后居所。
桃花正殿,皇太子朱标正向马皇后行礼问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