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学游侠儿,
只夸良驹好。
1,桑林中有蝉在凄厉地鸣叫。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蝉的叫声称之为厉叫。
首先,蝉的声带发育本身就不全,它们是以腹发声的。雌蝉不能发声,因此被称之为哑巴蝉。
蝉的一生非常短暂,最长的大概十六七年,短的三年。它们的大半生,都是在土里面度过的,等到出土时,生命就快要到尽头了。
蝉出土后,就会进行蜕壳,羽化,然后开始鸣叫,等待雌蝉前来完成交配,等交配完成,雄蝉很快就会死去。雌蝉产卵以后,很快也会死去。
所以,蝉从出土到鸣叫,到死去,其实时间非常短暂。可以说是生命尽头的鸣叫。再加上它们发出的声音非常难听,称之为厉叫,还是比较贴切的。
2,军队镇守着萧关道。这里之所以把八月这个词去掉,是因为蝉求偶鸣叫的时间段不稳定,不用时间去限制,会更加严谨。
3,塞内塞外,一样都是秋天萧瑟凄凉而又寒冷的景象。
4,很多地方黄芦都老了。“很多地方都是枯枝败叶”。
5,从古到今出去征战的人。
6,结局就是马革裹尸荒草相伴。结局非常凄凉。
7,不要学那些游侠儿。
8,一身傲骨,(却不知道为国出力),只知道夸赞自己的马儿好。
这里不写紫骝马,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马,反正是写马,什么品种无所谓,只要是好马就行了。
诗词重意,形体如何,并不重要。
就好比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子,穿绫罗绸缎也好,穿普通的素衣也罢,他的内在,始终是没有变的。
看诗如看人,不能以形体而论意境,只要意境凝练,文字圆润,就是好作品。
二改:
桑林蝉厉叫,
军镇萧关道。
内外秋凄冷,
几处黄芦老。
从来征战客,
马革伴荒草。
弃家何所为?
国富民安好。
释义:
前面六句意思一样,只有后面两句变了。
7,这些征战的人,为什么离开家?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究竟为了什么?
8,他们抛弃自己的家庭和生命,只为了国家安定富强,为了人民安居乐业,能够更好的过日子。
不去写游侠,是不想让读者去思考游侠为什么存在,如果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哪里会有游侠这种产物出现?
如果时代公平公正,游侠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既然有游侠,说明王昌龄时代,当朝做得并不好,或许是大厦将倾,已经没有回天之力。
那么,就没必要去要求游侠去做什么了。
王昌龄的诗句,不会多改,我改动最多的,大概是杜甫的诗句,因为他的诗多数都是负能量,本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积极的思想流传下去,而不是哀哀自叹之后还要去影响后来人。
王昌龄的诗,不比李白杜甫差,甚至有过之。
一是他写下的很多句子中,都有为国为家之念,而少有靡靡之音,属于满满的正能量,这是儒家仁道的体现。
二是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比如塞下曲其二,这是治世情怀。
再者,王昌龄一代诗豪,写下无数诗篇,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竟然被一个小人无辜诛杀,实在是……
这样的结局,令无数文人惋惜。
到现在,全书基本上就过去了三分之一。有的诗小改,有的诗大改,有的诗以格律为标准,有的以古风为标准。不过核心没有变,意境始终排在第一。
喜欢中正壹文字的朋友,请关注。也请朋友们投投推荐票,收藏。
唐诗修正,是当代第一评诗修改的版本,除了中正壹,大概也没有人能做到如此地步了。值得家人们来点票票。
谢谢大家。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