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止金圆券和大洋流通以来,从49年到50年间四九城经历了四次的物价剧烈涨幅。
尤其是粮价。
真把底层的城里人吓怕了。
而恰好秦怀茹是农村的。
分田地的时候虽然是按人头分,但是登记在户主名下。
后来秦怀茹一直没有改成城市户口就是这个原因。
迁移出了户口。
那农村的地就跟她没有关系了。
秦家自然也不愿意户口少了一个人。
这时候手里还分了有地。
有地就意味着有粮食。
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号召下。
现在妇联的权利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没有人敢说女儿嫁出去了,她的田地就归家里的兄弟了。
每年能分她点地租。
有粮食既可以吃饱肚子,又可以把多余的卖掉。
这对于贾家而言就是捡了大便宜了。
贾张氏自觉精明。
前些日子粮价飙升那会儿她从农村能拿着粮食回来减轻了负担。
别提多得意了。
所以也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光齐,干什么去?”
贾东旭看到他从拱门走出来,率先打招呼。
“东旭哥,过年好,我去三大爷家拿对联。”
刘光齐笑着回答道。
“听说你小子在学校很厉害啊,让老师都专门来表扬你。”
贾东旭竖起个大拇指夸赞道,脸的笑容很是亲和。
“您夸了,那是一群同学和老师的功劳,我就沾个光。”
刘光齐谦虚地说道。
两人聊了几句,刘光齐也就离开了。
至于秦淮如,他打了个招呼,叫了声嫂子就再也没有跟她说话了。
如果他不是还在学。
那他说不得要截胡。
但是现在还是算了吧。
丈夫还在,她不可能出轨。
虽然人性都差不多。
但也别用后世的思想来对标现在的道德标准。
贾东旭虽然因为易中海灌输的孝道原因。
在贾张氏这里有些软弱。
但是对自己的媳妇儿还是挺好的,挺顾家。
就连缝纫机都给她安排了。
而当贾东旭没了。
他不可能让这样的寡妇给黏。
多尔衮都搞不定带着儿子的寡妇。
何况是他呢。
至于说用吃的喝的诱惑她跟贾张氏和儿子分家。
刘光齐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看看秦淮如在剧中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
不管她做得有多过分。
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儿子。
如果秦淮如真是为了富贵就可以抛弃儿子的人。
哪有傻柱什么事儿。
纵使他最舔狗。
刘光齐走到前院。
阎埠贵已经在家门口摆了一张长桌,桌子放着文房四宝。
时不时就有人买下一副副写好的对联。
而他则是带着满足的笑意在红纸挥毫。
现在的投机倒把罪还没有泛滥。
所以阎埠贵也收钱。
后来才十年运动才改成了给个仨瓜俩枣的就行。
“三大爷,我家的对联写好了吗?”
刘光齐走过去问道。
“哦,光齐啊,好了,好了,你看看这幅合不合适,不合适我再写。”
阎埠贵抬起头,喜笑颜开地说道。
而且言语间颇为殷勤。
一点儿也不像前几天那桀骜不驯的样子。
“谢了三大爷,这是润笔费,您辛苦。”
刘光齐念了一遍对联,满意地点点头。
“你看还跟我客气,大家都是邻居,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阎埠贵乐得合不拢嘴。
不过内心却在暗叹失策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