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抚司诏狱大门口的街道,与京城别处熙熙攘攘的景象完全不同。
这里不要说商贩绝迹,甚至终年行人稀少。
大家宁可绕路,也不愿意从北镇抚司诏狱的大门前走过。
整个京师,能比这里更让人害怕的,大概只有东厂了。
严百户左右张望一下,街道上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他转进一条无人的小巷,抬起一条腿,从靴筒中拿出那个纸团,打开。
米太监的口供清楚的写着,这些年来他一直从宫里向外倒卖名贵瓷器,中饱私囊。
当皇上临时吩咐说要祭灶时,他怕事情败露,只能去景福瓷重金购买,好躲过检查。
不料有个奇怪的少年抢先一步,买下了所有瓷器。
米太监不得不花高价,又从少年手中,购买了瓷器。
难怪北镇抚司的镇抚使觉得荒谬。
皇上心血来潮要祭灶,是临时决定的,没任何人知道。
唯一知道的人就是米太监,但他第一时间赶往了景福瓷,而且也没和任何其他人说起。
那这个奇怪少年怎么可能得知米太监宁可花冤枉钱,也必须买下所有瓷器,来保命呢?
除非他能未卜先知。
如果不是在景福瓷亲眼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这份口供,严百户也不可能相信。
他会和镇抚使的看法一样:米太监不老实,重刑之下还在胡说八道,他的口供不尽不实,绝对有问题,还要继续打,才肯说实话。
可是,严百户确凿地知道,米太监说的,是事实。
一阵冷风吹过,严百户打了个寒战。
他把那份口供小心的叠好,收进怀里,心事重重的离开了小巷。
===
穿过一条小巷,便是顺义县最繁华的正大街。
“柯南咱们这是去哪儿?你遛弯呐?”赵总问道。
“去兰若寺。”
“去那干嘛?”
“刚卫秀才说了,新郎新娘,是在兰若寺相识的。”
“我怎么不记得他说过?”
“因为你当时太专心抄录菜单了。”沈超道。
“好,就算是他们俩在兰若寺相识的,咱们也不一定非要去庙里查问吧?”赵总道。
“当然要去了。现在咱们是两眼一抹黑,什么线索也没有。”柯南道,“这断案子就跟找东西差不多。”
“什么意思?”
“东西丢了在哪儿找?有可能的地方要找,没可能的地方,更要找!这就叫,地毯式搜索,好比丢了一锭银子,不记得丢到哪儿了,只知道在家里某个角落,那就一寸寸的找,全都翻一遍。”
“地毯式搜索?偏你的新词儿多!”赵总又学会了一个新名词。
===
兰若寺。
顺义县城城郊的一座古寺,据说建造于隋朝年间,已经有千年历史。
卫秀才称,本案的关键人物,新郎姜玉郎和新娘孙小姐,就是在这座庙里认识的。
看着庄严的山门,马大彪犯了难,停住了脚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