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王拱辰目光一转,落在徐子建身上,脸上带着看似亲切却又不容拒绝的笑意。

“徐大人,今日这般盛会,苏判官佳作在前,众人皆已一展才思。

您身为嘉佑六年的文魁,何不以黄河为背景,填一首《临江仙》,让我等也领略领略您的风采?”

徐子建心里暗暗冷笑,这老狐狸使得一手离间计。

苏轼刚刚写了一首让众人夸赞的词,自己若是写得太好。

岂不搏了兄弟面子!

若是写的不行,别人则会说徐子建身为嘉佑六年的状元,居然文采这般不济。

但王拱辰身为西京留守,位高权重,又在这众人面前相邀,实在无法推脱。

倒是苏轼,显得比较豁达。

他笑着看向众人为徐子建开脱道:“公明兄之才,苏某不能望其项背,他写不写又何妨?”

徐子建微微皱眉,略作沉吟,脑海中浮现出黄河的滚滚波涛。

少顷,他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缓缓吟道。

《临江仙·黄河寄志》

滚滚黄河东逝去,惊涛淘尽沉浮。河工沥血解礁愁。险途终有尽,壮志未曾休。

常念北疆烽火处,军资急运难留。此身竭力护金瓯。功成他日至,谈笑解国忧。

词成,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纷纷叫好。

苏轼更是大声夸赞。

“公明贤弟,好词!既有黄河之雄浑气魄,又有你对家国的一片赤诚,好!”

王拱辰脸上也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徐大人果然深藏不露,好词,当浮一大白!”

恰在此时,负责钱粮转运的京西路转运使杜琦匆匆走进来,径直走到王拱辰身边拱手道:

“王大人,刚刚下面负责转运粮食的书吏派人来请示,说黄河三门峡处礁石已经清除,请示是否将含嘉仓要转运到陕西路的粮食还走水路运到西疆。”

王拱辰闻言,微微一怔,目光下意识地看向徐子建。

司马光等人也愣住了,没想到徐子建真的做到了。

苏轼忍不住大笑起来。

“哈哈,如何?我就说公明贤弟早有安排。司马大人,这下您可无话可说了吧。”

司马光脸色铁青,却无言以对,只能端起酒杯,猛灌一口。

徐子建心中松了一口气,嘴上却谦虚地说道:

“这并非我一人之功,多亏了河工营的兄弟们日夜辛劳。如今河道已通,后续的转运之事,还望诸位多多协助。”

王拱辰举起酒杯,起身说道。

“徐大人果然有魄力,此事倒是我等小瞧了。来,敬徐大人一杯,预祝一路顺利,为我大周朝开疆拓土!”

众人纷纷举杯,这场风波看似就此平息。

宴会结束后,徐子建等人返回住处。

路上,王韶忍不住赞叹。

“徐大人,此番可真是扬眉吐气。那些保守派平日里就爱纸上谈兵,今日总算是见识到大人的真本事了。”

徐子建微微摇头。

“这不过是个开始,黄河河道虽通,但前路依旧艰难。边疆战事吃紧,我们必须尽快赶到西疆。”

“我已经收到密探来报,今年秋天西夏,贼只怕是有异动…”

苏轼拍了拍徐子建的肩膀。

“公明贤弟放心,有你这般用心,定能马到成功。若有需要我苏轼之处,尽管开口。”

徐子建看着苏轼,心中满是感动。

“有子瞻兄这句话,我便安心了。”

第三日,雨过天晴,阳光洒在洛阳城上。

徐子建的船队再次扬帆起航,向着潼关的方向进发。

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一路上,徐子建密切关注着船队的航行情况,与王绍等将领商讨着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当船队行至三门峡附近时,徐子建站在船头,神情专注地望着前方。

只见原本被礁石阻塞的河道如今畅通无阻,河工们在岸边忙碌的身影还历历在目。

“多亏了高尚他们的努力,才让这河道顺利通行。”徐子建低声自语道。

王绍走上前来。

“大人,前方就是潼关了,咱们加快些速度吧。”

徐子建点头,看向一旁的阮小二命令道:

“阮统领传令下去,全速前进。”

随着船帆鼓起,船队如离弦之箭般向着潼关驶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