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t-title">第一百一十六章 百姓逃离良山镇
在良山镇这片被战火灼烧得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清晨的曙光曾试图穿透那厚重的硝烟,却被战争的阴霾无情地遮挡。龙国党军队的500伤残名战士,在犹如500座坚毅的山峰,无畏地矗立在4万日军如汹涌潮水般的进攻面前。虽然大部分日军撤退,但是留在良山镇的日军也是他们的数倍,战士们前赴后继,一个倒下,另一个立刻补上。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防线。有的战士,在敌人的炮火中失去了一条手臂,却依然用另一只手紧握枪支,顽强地射击;有的战士,腹部受伤,肠子流了出来,却只是简单地塞了回去,继续与敌人拼杀。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身后的百姓。
然而,力量的悬殊终究太过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枪声逐渐稀疏,500名战士的身影也越来越少。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投降,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他们用生命诠释着军人的荣耀,用热血浇灌着脚下的土地。
当太阳的余晖洒在这片战场时,曾经的500名勇士,如今只剩下不足40人。他们衣衫褴褛,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直脊梁,屹立不倒。他们望着那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自己的牺牲不会白费,他们的抗争会成为这片土地上永远的丰碑。
这些勇士,他们是黑暗中的火炬,是狂风中的劲草,是这片土地上最壮烈的史诗。他们以渺小之躯,对抗着如巨兽般的敌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 他们的名字或许会被岁月掩埋,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独立,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
曾志高团长的左臂无力地垂着,衣袖早已被鲜血浸透,干涸的血迹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暗沉的褐色。他的脸上满是尘土和硝烟的痕迹,只有那双眼睛,依然透着不甘。他微微转过头,看向身旁同样受伤的老王,声音沙哑急切地问道:“老王,龙党的援军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老王的右小腿被绷带简单包扎着,绷带下渗出的鲜血已经染红了周围的土地。他望着不远处那些依然顽强坚守着的龙国党剩余士兵,心中一阵酸涩。这些士兵们,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伤痛,却依然如同一棵棵苍松,屹立在这片充满死亡气息的战场上。老王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艰难地说道:“先锋部队最快也要下午才能赶到。”
曾志高团长听了老王的话,神色愈发凝重,他强忍着左臂传来的剧痛,微微抬起头,目光望向远方那片被战火熏染得灰蒙蒙的天空。此刻,阳光的余晖无力地洒在大地上,似乎也在为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而哀伤。
“日军虽然撤退,但肯定会再来的。良山镇可是龙国党重要的运输地理位置,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理。” 曾志高团长的声音低沉,话语中带着对局势的清醒认知。心里明白,日军此次撤退绝非善终,必定是在谋划着更为猛烈的进攻。而他们这剩下的几十名战士,在援军到来之前,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轰,轰!” 巨响,如惊雷般在这寂静的战场上空炸响,打破了短暂的平静。那声音震得地面都微微颤抖,空气中弥漫的硝烟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再次搅动起来。
老王猛地抬起头,眼神中满是警惕与疑惑,急切地问道:“这是哪里的爆炸声?”
曾志高团长听到爆炸声,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他缓缓站起身来,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他强忍着左臂的伤痛,微微踮起脚尖,向四周环视一圈。他努力辨别着爆炸声传来的方向。
“距离远,看起来像是日军方向。” 曾志高团长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远处那片升腾起浓烟的地方。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日军可能遭遇变故的一丝期待,又担心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更大的阴谋。
老王顺着曾志高团长的目光望去,只见远处的天空中,几团黑色的烟雾正缓缓升起,与那暗红色的天空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诡异。他的心中不禁一阵忐忑,暗自思忖着:“难道是日军内部出了什么问题?还是他们在搞什么鬼把戏?”
曾志高和老王对视的瞬间,彼此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诧与恍然,他们的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一个身影——那个小孩(张强)。
曾志高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张强神出鬼没、行事风格的捉摸不透,又隐隐带着一丝期待。他还记得张强初次出现时,那在日军阵营中如入无人之境的身手,每一次挥刀都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绝非普通战士所能拥有的本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若真的是张强在日军后方搅局,说不定会给他们带来一线生机。
老王的眼中则满是希望,他知道张强虽然行事不羁,但骨子里却有着一股热血和正义,对日军的仇恨更是深入骨髓。在这良山镇岌岌可危之际,以张强的性格,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会不会是那小子?他可从来都不是个会按常理出牌的人。” 这时老王想到望远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