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被人看穿自己有事相求,安德森尴尬地笑了一下,“李誉先生,我想邀请你加入我们浣熊唱片的大家庭。待遇请你放心,一定会令你满意,你看怎么样?”

卡尔·安德森心里有一杆秤,用来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性,要是人微言轻,他懒得理你,若是足够分量,他也会第一时间发现你。

现在,当四首歌都广受赞誉后,李誉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整个乐队还有整个公司录音室的成员都毫不讳言新专辑必将大火,他自然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掩藏在幕后的乐队灵魂人物。

“很抱歉,安德森先生,”李誉摇了摇头,找了个早就准备好的理由,“我还是学生,过年后我就得上学了,无法加入公司。”

“那真的很遗憾。如果你改变了主意,浣熊唱片的大门时刻向你敞开。”安德森毫不意外,环球唱片邀请李誉被拒绝的时候,他也在现场。

不过,那时候只是拒绝,没找理由,现在找到理由了。

“谢谢。”李誉恭敬道,“安德森先生,还有个事想咨询一下。”

安德森喝了口茶叶:“你说!”

“上一次合同中有协议,我是可以领取一次性现金和销售分成的,分成先不说,那一次性现金,该如何议定?我该找谁对接?”这才是他今天来的最大目的。

安德森记不太清当时详细条款了:“合同中应该有注明吧?!”

“有,当时是我的提议,一次性现金部分由我喊价,你们觉得合适,就留下歌,不合适我再换别的。”李誉提醒道。是有这么回事!安德森想起来了:这是利益双方博弈的结果!

唱片方自然希望李誉再提供好歌,而李誉则想得到更大的分成,所以最后设定了3%-6%的销售分成协议。

3%的基础是依据当时已有的3首经典歌曲,按单曲分成,而6%则是按专辑分成。

相差海了去了。

不过,条件也苛刻,比如,要达到最大的6%,李誉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专辑白金销量;二是其中至少6首歌李誉创作。

另外3首歌要或者不要,由唱片公司把关,这也自然是博弈的杀手锏。

不过也可能伤到自己:公司可以否定李誉歌曲,但被否定的歌曲,李誉将有理由转卖其他唱片。

而且注明:除非此种情况,否则李誉在此期间不得与其他唱片公司合作。

所以,真正的经典歌曲,有流给竞争对手的可能,公司也不敢不要。

当然,这个条款也保护了公司利益,李誉的垃圾作品,也混不进来。

其中的“博弈”如下:喊价太高,公司有理由拒绝,但被拒绝的作品可以卖到公司外;被拒绝多了的李誉也可能达不到6首原创总量。——这逼着双方都端正态度。

“但是,现在看来,李誉真是有恃无恐。”安德森心中叹息,提供的第四首也是超级经典,毫无疑问,公司花多大代价也得留住。这个代价一个是一大笔的一次性现金,二个是李誉提供的歌曲数量,由“3”到了“4”,再有2首,他就能期待6%的分成了。

“多亏一次性现金部分设了上限5万美元,不然无法想象。”安德森心中暗自庆幸,《Numb》的真正价值可不止5万美元。

当然,牵扯到艺术价值的议定,安德森也不能搞一言堂,他叫来了公司的音乐监制乔斯·洛佩斯。

第一首5万美元,已经结清。第二首、第三首一次性现金,分别都是1万美元,这一点双方也都没有异议,当然,这不是说它们的艺术价值就比第一首《It"sMyLife》差多少,而是协议中早就规定的,是为了此后协议中的3%分成基础,李誉做出的让步。

但是,第四首《Numb》则符合李誉狮子大张口的条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