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接过信笺,仔细阅读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最后,他将信笺放下,深吸一口气,问道:"这些信真的是吕本写给胡惟庸的?"
"千真万确。"李善长肯定地回答,"这些信是在胡惟庸案发前,老臣偶然得到的。当时考虑到事关重大,恐怕会牵连太广,所以才一直未曾示人。"
朱标陷入了沉思。这几封信若是呈递给父皇,吕本必死无疑。但这样一来,他的结发妻子吕氏恐怕也难逃厄运。虽然近来吕氏确实有些专横跋扈,但毕竟夫妻多年,朱标也不愿意看到她受到牵连。
李善长似乎看穿了朱标的心思,轻声道:"殿下不必忧虑。这些信,我们可以暂不呈递给陛下,只需让吕本知道我们手中有这样的证据,他自然会收敛。"
朱标抬头看了看李善长,随即明白了老师的意思,点头道:"老师说得有理。只是,这空印一事,该如何处理?"
李善长思索片刻,建议道:"不如我们先在朝内悄悄整顿,同时传旨各地,严禁使用空印。待整顿得差不多了,再向陛下汇报。这样一来,既能解决问题,又不至于引起陛下的大怒。"
"此计甚好!"朱标赞同道,"只是,如何对付那些反对的声音?"
李善长微微一笑:"殿下不必担忧。有了这些信作为筹码,吕本必然不敢再公然反对。至于郑九成,他不过是附和之人,吕本若不开口,他自然闭嘴。"
朱标闻言,心中大定,连忙拱手致谢:"多谢老师指点!"
李善长摆了摆手:"此事乃关乎国家安危,老臣责无旁贷。对了,皇太孙近来可好?"
一提到朱雄英,朱标的脸上立刻浮现出骄傲的笑容:"雄英最近又有了新的想法,要研制一种叫做"水泥"的新型建筑材料,说是比我们现在用的材料坚固数倍。"
"贤孙果然非同一般!"李善长感慨道,"前有燧发枪,又有土豆,如今又有水泥,这些奇思妙想,真是令人佩服啊!"
朱标笑着点头:"雄英确实聪慧过人。对了,父皇近来可曾提起我?"
李善长摇了摇头:"老臣这段时间深居简出,对朝中事务知之甚少。不过,以老臣对陛下的了解,陛下对殿下一直是极为信任的。"
朱标笑了笑,随即想起了什么,问道:"听说昨日有位僧人去拜访老师,此人可是姚广孝?"
李善长微微一怔,随即明白朱标消息灵通,点头承认:"正是此人。不过,他是奉皇太孙之命而来,为的是劝老臣出山,协助殿下处理朝政。"
"雄英派姚广孝去见你?"朱标有些惊讶,"这孩子怎么认识姚广孝的?"
李善长将姚广孝所说的情况简单地转述给了朱标。朱标听后,若有所思:"看来,雄英这孩子确实有过人之处,连姚广孝这样的高僧都被他所折服。"
"殿下,"李善长正色道,"老臣觉得,皇太孙殿下确实是个不世出的奇才。殿下应当多加信任和器重,未来大明的江山,交到他手中,定能再创辉煌。"
朱标点头赞同:"老师说得极是。雄英一直是我的骄傲。"
正说话间,一名侍从匆匆进来禀报:"殿下,太常司卿吕本求见。"
朱标和李善长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宣!"朱标沉声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