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谦虚地回应:"孙儿不过是尽一己之力,为国为民罢了。"
朱元璋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有这样一个聪明才智、心系天下的孙儿,大明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灿烂。
随着吕本辞官归隐,空印案的调查本应进入收尾阶段,却意外遭遇了新的阻力。工部右侍郎郑九成作为涉案官员之一,非但不配合调查,反而处处阻挠,使得案件难以推进。
东宫书房内,朱标正与李善长商议对策。朱雄英在一旁静听两人交谈。
"郑九成此人狡猾异常,我们虽有所察觉,却苦于没有确凿证据。"李善长皱眉道,"近日朝中更是流言四起,说我们借空印案打击异己,意在争权夺利,而非真正整顿吏治。"
朱标面色凝重:"这些流言对案件调查极为不利。若任由其发展,恐怕会影响朝堂上下对此案的支持。"
"据密报,这些流言多由郑九成一系放出。"李善长补充道,"而且,他近来行事越发张狂,似乎有所依仗。"
朱标若有所思:"郑九成不过一介侍郎,哪来如此胆量?必有人在背后撑腰。"
就在这时,朱雄英开口道:"父亲,孩儿有个想法。"
朱标和李善长同时看向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与其被动应对,不如设局引蛇出洞。"朱雄英说道,"郑九成此人贪婪成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下陷阱让他自投罗网。"
朱标来了兴趣:"你有何计策?"
朱雄英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伪造一份涉及西北军需物资的空印文书,内容涉及巨额军饷和武器调配,然后让心腹将文书送至郑九成处,称此为太子意欲私下处理的机密文书,需其协助盖印确认。
"以郑九成的为人,他必定会动贪念,私自用印并修改文书内容,将部分军需物资转入自己控制的渠道。"朱雄英解释道,"我们只需秘密监视整个过程,便能抓到他的把柄。"
李善长听完,眼前一亮:"此计甚妙!若能成功,不仅能拿下郑九成,更能查清他背后之人。"
朱标略作思考后点头同意:"就这么办。不过要小心行事,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朱雄英自信地说道:"父亲放心,孩儿会亲自督办此事。"
接下来的几天,朱雄英开始精心准备。他命令心腹秘密草拟了一份军需物资调配文书,内容涉及西北边防的军饷发放和燧发枪等武器装备的调配,总价值高达十万两白银。文书中特意留下了一些模糊之处,为郑九成修改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朱雄英还派人暗中调查郑九成的日常活动和社交圈,很快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郑九成近来频繁与朱允炆有所联系,甚至多次深夜入宫,与允炆秘密会面。
"原来如此。"朱雄英恍然大悟,"郑九成背后的靠山竟是允炆表弟。看来,允炆表弟已将我和父亲视为威胁,开始暗中布局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