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凝章很快从随行队伍里叫来了两个从彰德府本地的官兵过来, 杜凝章虽然知道此行的官道必定要经过双头山,但是这双头山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他却是不知道的, 毕竟杜凝章自己也从来没有到过此地。
很快,众人将破庙内唯一的一张贡桌给清理了干净, 铺上纸张,准备以他们的描述,现将双头山的地界画出来, 然后再进行仔细分析。
说到画画, 沈江云立马毛遂自荐,杜凝章不觉得画个图有什么好说道的, 在场的文官基本上都能提笔画两下,只是等到沈江云仅仅根据描述, 就将双头山附近的情况描画的栩栩如生, 关键是他的笔法勾勒十分不同,寥寥几笔,便能勾出外型,倒是又让杜凝章高看了沈江云一眼。
双头山的地界, 便如同它的名字一般, 一条官道在两座山之间穿过, 说是山倒也不是什么高山, 高度据说不过是在十五丈左右, 但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劫道之地, 一旦他们的运粮车队经过此地,马上就会被他们直接从上方包围,属于易守难攻之地。
然而, 若是从此地之间绕过,这是方圆百里内唯一一条官道,若是绕道,他们在路上耽误的时间至少增加一个月,到了那个时候再抵达既定的目的地,不一切都晚了吗?
救灾如救火,晚上一日,就或许有成百上千的人死去。
所以,哪怕在朝堂上争斗这么多年,心硬如杜凝章,也没办法直接下令绕路。
毕竟前方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况,尚且还没定数,他们配备的可是朝廷正式官兵,若只是一群几十上百个的悍匪,就把他们吓成了这样,这实在是有失朝廷的颜面。
可若是硬冲过去,前方的危险,却是不可测的。
若是再次陷入了今日的这种危机之中,难道还要拿他这个堂堂二品大员、内阁阁老之尊的躯体去和几个悍匪搏命吗?
这个时候,杜凝章实际上是有些暗暗后悔了。
这次赈灾,他其实可以派底下的侍郎或是指给其他人做的,但是因为在永嘉帝在位的时候,很少让他有与地方深入接触的机会,杜凝章认为此次出京就会是一个机会,却没想到如今变成了火中取栗。
众人一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情况下,杜凝章不发话,大家都不敢发声。
“夏千户,依你来看,这双头山该如何过?”
杜凝章终于出言,他没有直接发号施令,而是询问夏千户。
夏千户是这群武官中官职最高的武将,杜凝章本着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先寻求夏千户的意见总归不会错。
夏千户暗暗叫苦。
别看这个夏千户长的虎背熊腰、眼若铜铃,一个可以打十个的样子,仿佛张飞再世似的,可是实际上,这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关系户,他爹是朝中的明威将军,别看官职是正四品,其实也是个虚职,而他自己以前更是个只知道斗鸡走狗的官二代,他爹帮他钻营了一番,弄到了京城守备大营里混混关系人脉,而这夏统比他爹还懂人情世故,在京城守备大营上下都打成了一片,慢慢从普通小兵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
夏统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让他护卫护卫队伍,整顿戒备调度没问题,但是现在这是干什么?是剿匪!是领兵打仗!
他夏统要是有这个本事,何必还在京城守备大营里混着,早就琢磨着外放边疆去建功立业了。
再说了,就算有这个本事,还得有这个胆气,夏统觉得要靠他,这个队伍可能药丸。
这也算是夏统的优点之一了,十分看得清自己。
最怕的,是自己既没有本事,还觉得全是自己本事的人,很容易将所有人都带沟里去。
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能直接说自己不行,夏统面上一派武将的镇定之色,稍稍想了想后,抱拳回道:“回禀杜大人,前方究竟如何下官不得而知,如今可以集结的可战之力只有二百六十人,这人数上不占优势啊。”
夏统的意思,是撤,是避其锋芒。
翁四德听不下去了,直接站出来反驳道:“若是绕路,我们要绕多远的路夏千户知道吗?救灾的日程刻不容缓!”
翁四德是谁?翁四德是此行的百户长,屈居夏统之下,但是人家说话一点都不带怕得罪夏统的。
盖因翁四德说起来,也是一个官二代,而且他父亲的官职正好在夏千户之上,夏统可不敢得罪了他。
翁四德年纪和沈江云差不多,他还在国子监的时候就成了沈江霖《求仙记的最忠实的读者,这些年读下来后,很有一番正义心思、侠义心肠,今日若不是被夏千户拉着避险,他怎么说都会留下来“行侠仗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