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骄阳似火,整个城市仿佛被笼罩在了一层热浪之中。而就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一场关系到全厂职工切身利益的大考——全厂职工等级考核,正式拉开了帷幕。
轧钢厂内,各个车间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还是刚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的新员工,每个人都深知这次考核对于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重要性。于是乎,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希望能够在这场考核中一展身手,证明自己的实力与价值。
首先展开的是一级工的评比环节。针对不同的工种和岗位,每个车间都精心制定了一套详细且严格的评判标准。例如,锻工们需要将金属材料加工成规定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钳工们则要精确地装配各种机械部件,使其运转顺畅无误……只有当完成的工件完全满足这些具体要求时,才能算作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一级工。
由于一级工的考核相对来说难度不算太大,而且大部分职工平日里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积累了不少实际操作经验,所以这一轮的考核进展得颇为顺利。没过多久,结果便揭晓出来:除去少数几个才刚刚进厂不久的学徒工因为技术尚不成熟未能达标之外,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职工都成功晋升为了合格的一级工。
然而,随着考核等级的逐渐提升,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二级工的考核采取的是自愿报名原则,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考过一级的职工才有资格参与。因此,一部分刚刚从学徒转正的年轻职工,尽管内心十分渴望获得更高的职称,但考虑到自身实力有限等因素,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挑战。当然,大部分职工都参与了二级工考核,只是一小部分被刷了下来。
就这样,等级越高,参与考核的职工人数变得越来越少。毕竟,高级别的考核不仅对专业技能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同时还考验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食堂炊事员考核相对来说没那么复杂繁琐。当准备午饭时,每一名参加考核的人员都会被要求炒制一锅大锅菜。这锅菜将成为他们展现厨艺水平的舞台。
随后,各级领导评委会依次前来品尝这些菜品,并根据大锅菜的色香味等来做出相应的评分。
何雨柱作为评委中的一员,他认真地品味着每一个人做出的大锅菜,仔细感受其中的味道、香气和口感。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味觉,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每道菜的优劣之处,并给出一个公正且合理的分数。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终的考核结果终于出炉了。
王鹏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定级为 6 级炊事员,每月可以获得高达42.5块的级别工资。此外,由于他还兼任着食堂主管一职,因此还有额外的 40 块工资收入。这样一来,他每个月的总收入达到了令人羡慕的82.5 块钱,可以说是妥妥的高薪人员了。
与此同时,马师傅、刘师傅、马华、强子和胖子这五位厨师也都有着不俗的发挥,均被评定为 7 级炊事员。他们每月的级别工资为 35.5 块。值得一提的是,马师傅和刘师傅两人都是轧钢厂超过10年以上的老员工,除了级别工资外,他们还能享受到工龄工资,每人每月有 10 块钱的额外收入。如此算下来,他俩每月的工资同样达到了45.5块钱。与之前相比,这五个人的工资都有了显着的提高,大家纷纷喜笑颜开,心情格外愉悦。
不仅如此,就连各个食堂那几位学徒们也都得到了肯定,被定为 8 级炊事员。虽然他们目前的工资相对较低,每月只有 28.5 块钱,但这对于他们几个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身技艺的不断提升,他们未来的发展前景还会有不小的进步。
........
转眼之间,一天的光阴便迅速流逝而去。在这一整天里,整个轧钢厂的职工们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各自的定级考核之中。下班前,所有人都完成了各自的考核定级,对应信息也被记录在册。
绝大多数人的表现相当出色,他们所展现出的专业技能与工作态度得到了充分肯定。因此,这些人对自己的定级结果感到非常满意,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情。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就在这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仍有那么几个平日里喜欢偷奸耍滑、不肯踏实工作的老员工显得有些落寞。由于他们在考核中的不佳表现,最终被评定的级别并不高,相应的工资待遇甚至比以往还要略微降低了一些。不过,这样的情况仅仅只是极少数而已。
随着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员工开始陆续下班,准备踏上归家之路。
易中海和他的徒弟贾东旭也收拾好工具,结伴同行朝着厂门口走去。贾东旭始终面带灿烂的笑容,他满含敬佩地看向身旁的师父,开口说道:“师父,您可真是太厉害了!这次居然一下子就通过了 7 级钳工的考核呢!每个月工资都得90块钱呢!比一般的领导都高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