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誉放下手中已经挑好的几样食材,只保留了松仁玉米的原料,结账走出了超市。
李誉唐人街此行的目的已经改变,从购买食材,成了购买工艺品。
而且,对于工艺品,李誉还设定了一个范围:中国风,简单小商品,好看或好玩。
中国风自不必说;现在11月中旬,到圣诞节还有1个月多点,复杂的、大件的时间上不太允许;无论好看或者好玩都是为了迅速抓住人的眼球,调动购买欲望,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么多钱,甚至没必要做持续性、功能性推销。
美国是个很自我的民族,从民众层面,看待此时的中国也就是报纸宣传时的三分钟热度,报纸上降温了,他们也就不会关心了。
不过,对李誉来说,抓住那三分钟热度就行了。
拨浪鼓,风筝,中国结,虎头鞋,熊猫玩偶,剪纸,刺绣……唐人街有的,符合条件的,纷纷被李誉购买了下来,走了半小时,李誉就满头大汗地不好拿了。
“小兄弟,要帮忙吗?”一个沙哑的声音传过来。
李誉看过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刚才问话,他用的是中文。
“你稍等一下,我回去推个推车。”大爷看李誉意动,就示意李誉把东西先放在地上,然后他就脚下生风地突突突走了。
老大爷身体很硬朗。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手里果然推着一个小推车,不是城里常见的平板车,而是木制双轮推车。
李誉两世的记忆里,类似的推车也很多,比如大街上卖农产品的,就有这样的,满满一大车,他半竖起来,跟展示柜一样;农村套着牲口拉的大车,也是这样的;工地上推沙子,推水泥,也与此类似;还有陈小春版《鹿鼎记》里,韦小宝带着双儿在京城街头买买买,购物车也是这种。
老大爷还贴心的在上边铺了块干净的床单布。
李誉就把东西都放在他的推车上,车体宽大,李誉本来觉得快拿不了的货,放上去就铺了一个底儿。
“你继续买,买了往上边放,我就在身后推着车跟着你,等买完了,你给我个几美元就成。”老大爷说道。
“谢谢啦,大叔。”李誉赶忙感谢,又问道,“大叔你贵姓啊?”
“吕,双口吕。”吕大叔笑容满面,“好长时间没这么介绍我自个儿了,这里的鬼佬,才不关心你什么‘吕’。”
之后,李誉便清闲多了,只需要买买买就行了,有些买一件,有些多买几件,他中途想帮吕大叔推下,都被他拒绝了。
“吕大叔,你怎么想起来推货了,这可是体力活,您老吃得消吗?”
“放心吧,大叔身子骨好着嘞,咱华人到什么地方都能生根,靠得就是能吃苦。”吕大叔见李誉递了个烟过来,便接过来,又死活不让李誉给点上,他自己掏出火机点上了,“其实也不是一直干,今天看到你买东西拿不了,我才想起来的。之前我在服装厂干活,这不,厂子倒了,就出来了,现在偶尔帮小子看看商店,卸卸货。”
李誉不抽烟,这盒烟就是路上顺手给大叔买的,现在大叔不让他点烟,他干脆把剩下的烟一股脑塞到了他上衣兜里,吕大叔开心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厂子怎么就倒了呢?”趁着吕大叔抽烟的空,李誉也停了下来,问道。
“订单断了,老板没心思经营,还被人坑了一笔钱,倒得挺突然,现在我们全厂老老小小都没的去处,自个儿找工作。大叔只会简单几句洋文,不认识洋字,幸亏儿子孝顺,接过来在他这里,整天晒晒太阳,溜溜腿。”吕大叔回答着,他脸上倒是看不出忧愁,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但我闲不住,总想找点什么干干,这不,今天就碰到你了么。以后,我也试着像今天这样,出门碰碰运气,帮人拉拉货什么的。”
“那祝大叔生意兴隆!”李誉笑着说道。
又跑了半个钟头,推车上也没增加多少货,之前那一通爆买,基本上就涵盖了所有种类,这半个钟头,重复项太多了。
“大叔,要不就这样吧,你帮我把货推到那个路口,我打个车就回去了。”李誉指着不远处一个拐角说道。
“好嘞。”
改成了吕大叔头前带路,李誉在后边跟着。
到了地方,李誉塞给大叔20美元,大叔不收,非说太多了,李誉又“暴力”塞进了他口袋:“大叔,你也别推辞了,我今天也是运气,要是碰不上大叔,非得累坏不可,你就拿着吧。”
吕大叔这才收下了:“你这后生大气、懂礼貌,大叔喜欢,以后你要是再到这里,要是累了,就来大叔家歇歇。就从前边那个路口,往里走500米,有个广生号商店,大叔平时就在那里。”
“谢谢啦大叔。”
李誉回到家,天色已经黑了,他把好大一包裹往楼上拖,连保安都看着都摇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