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消息很快传到皇宫,朱元璋震怒,立即下令封锁城门,彻查刺客身份。朱标虽然卧病在床,闻讯后也强撑着坐起,派人前去探视儿子的伤势。

翌日清晨,朱元璋亲临东宫,看望受伤的朱雄英。见孙儿右臂缠着绷带,但精神尚好,朱元璋稍感安慰。

"祖父,此事必有内情。"朱雄英沉声道,"这些刺客训练有素,知道我的行踪,显然是有人预谋已久。"

朱元璋目光如电:"朕已命锦衣卫彻查,定会揪出幕后黑手!"

经过三日严密调查,锦衣卫终于有了重大发现。被擒获的两名刺客经过严刑拷打,供出他们受命于一位名叫郑山的武官,而此人正是兵部侍郎魏俊的心腹。更令人震惊的是,魏俊与朱允炆关系密切,常有密会。

朱元璋闻报后,立即召见朱允炆质问。

"孙儿,朕问你,你与兵部侍郎魏俊可有私下往来?"朱元璋目光如炬,直视朱允炆。

朱允炆面色微变,但很快恢复镇定:"回祖父,魏侍郎乃朝廷命官,孙儿与他偶有交谈,但绝无密谋之事。至于刺杀太孙一事,孙儿更是毫不知情!"

"那郑山呢?你可认识?"朱元璋继续追问。

"郑山?"朱允炆装作思索状,"孙儿对此人毫无印象。"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朱允炆一眼,虽有怀疑,但证据不足,未能定论。他最终只是严厉警告:"无论幕后黑手是谁,朕必将严惩不贷!你身为皇孙,更应谨言慎行,不可有任何不轨之举!"

朱允炆连连叩首:"孙儿岂敢有不轨之心?定当谨记祖父教诲。"

朱标闻讯后,尽管身体虚弱,仍坚持召见朱允炆。

"允炆,你与为父一样流着朱家的血。"朱标语气低沉但严厉,"无论你与雄英有何政见分歧,都不该以谋害兄弟的方式解决。若再有类似之事,别说祖父不饶你,就是为父也绝不轻饶!"

朱允炆脸色苍白,连连叩首:"父亲明鉴,儿臣绝无此等心思!此次刺杀事件,儿臣确实毫不知情。"

事后,朱元璋下令加强对朱雄英的保护,同时也开始密切关注朝中各派系动向。魏俊被革职查办,郑山则被处以极刑。

伤愈后,朱雄英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推动军改。然而,他也变得更加谨慎,开始逐步疏远那些立场可疑的朝臣,同时拉拢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才,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