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通远号"完成了首次远航任务,顺利到达爪哇岛并安全返回。水手们带回了异国的香料、宝石和奇珍异兽,引得南京城内一片轰动。百姓们纷纷聚集在港口,好奇地观看这些前所未见的物品。

"殿下,根据水手们的航海日志,我们绘制了更为精确的海图。"负责测绘的官员向朱雄英呈上新图,"有了这些资料,今后的航行将更加安全顺利。"

朱雄英欣喜地接过海图:"好!这是大明航海史上的重要进步。继续派船远航,搜集更多海域信息,逐步完善我们的海图体系。"

六个月后,朱雄英亲自主持"通海大会"。来自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商人和使节云集南京,共商海上贸易规则。大明的礼部官员将他们安排在专门准备的使馆区,提供优质的食宿和翻译服务。

朱雄英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海洋连接世界,贸易促进和平。大明愿与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通商往来,共同建立一条繁荣安全的"海上丝绸之路"。"

他提出的贸易规则公平合理,既保障了外国商人的利益,又维护了大明的主权和尊严。经过十余日的商讨,各国代表一致同意接受这些规则,并签署了《通海贸易公约》,标志着以大明为中心的海上贸易新秩序正式确立。

会议期间,朱雄英还特别关注了与远方西方国家的关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人带来了一些新奇的物品和技术,包括精密的航海仪器和火器设计。朱雄英对这些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同时也警惕其背后可能隐藏的野心。

"准许他们在指定的通商口岸活动,但必须遵守我大明律法。"朱雄英对负责监管的官员说,"对于他们的传教士,可允许在港口区域有限传播,但不得深入内地。我们欢迎技术交流,但必须保持文化自主。"

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海盗活动也日益猖獗。朱雄英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确保海上安全。

"命郑和率领水师,巡航各大贸易航线,剿灭海盗,保障商船安全。"朱雄英下令道,"同时,加强沿海防务,建立灯塔和航标系统,为商船提供导航帮助。"

郑和接令后立即行动,率领强大水师出击,短短三个月内就清剿了大部分海盗据点,使海上贸易航线恢复安全。各国商船纷纷挂起大明旗帜,以示受到大明保护,得以安全航行。

海上贸易带来的财富如江水般涌入大明。朱雄英并未将这些财富用于奢侈享乐,而是将相当一部分投入到民生改善和教育发展中。他扩建了更多公共学堂,完善了惠民药局网络,并加大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富国不忘强民,这才是长久之计。"朱雄英对朝臣们说。

一日,朱元璋召见朱雄英,赞许道:"雄英,你的海洋战略已初见成效。朕听闻,如今南京城内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百姓生活大为改善。"

朱雄英回答:"这都是祖父英明决策的结果。孙儿不过是沿着祖父开创的道路前进罢了。"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不必过谦。你的远见卓识,已超出朕的预期。继续推进这海洋战略,让大明真正成为海陆兼备的强大帝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